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3wx.ai,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S+难度,什么概念?

    王浩也建立过几个S+级别的研究任务,包括《杨米尔斯-方程》、《NS方程》、《质量点构造》等。

    有的s+任务是可以完成的,有的则一直没有完成。

    比如,《杨米尔斯-方程》,一直到最后也没有能完成,只是论证了一部分内容,并证明了杨-米尔斯方程是存在缺陷的。

    研究进行到这里,还有进一步论证的可能,只是根本找不到方向了,除非是专门去研究量子物理,或者说粒子标准模型。

    王浩对此不感兴趣。

    《数学基础构造质量点》的研究也一样,只是用数学基础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还是没有能全部完成。

    《NS方程》的研究全部完成了。

    这个研究是纯粹的数学论证,相对就顺利太多了,论证的每一个部分都是脚踏实地的完成。

    现在的研究项目是《区域性强湮灭力释放F射线》,研究的难度被判定为S+级别,就让王浩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如果只是进行实验、设计,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难度。”

    这一点是明确的。

    纯粹的实验装置设计、改进,哪怕跨度像是七十年前的笨重计算机,发展成精密计算机,慢慢的设计发展也是能完成的。

    S+任务,已经不是单纯设计可以解决的了。

    “应该是牵扯到实验方向、理论以及数据基础了。”王浩皱眉思考着,他们连理论基础都没有,实验想找到方向就太难了。

    ……

    为了能让研究有方向,王浩找来了研究组的人,和他们一起论证强湮灭力场释放F射线的底层理论。

    结果,一无所获。

    他很快知道了为什么没有理论研究没有进展。

    保罗菲尔-琼斯很明确的说道,“是因为基础缺失。我们做了很多的理论论证,但并没有明确的实验证明。”

    “现在所有微观的理论,都只是提供了一种解释而已。”

    王浩明白过来。

    他们完成了很多湮灭物理方向的理论,包括湮灭粒子理论、时间理论、塑造高次质点方程、能量素数化理论等等。

    这些理论看似得到了实验证明,实际上,就只是对于宏观实验的理论解释,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明。

    如果想要进行明确的证明,就必须要深入进行微观上的实验,比如,粒子对撞实验,就可以进行粒子态的研究。

    “如果能够联系粒子标准模型,研究粒子标准模型在强湮灭力场环境下、反重力环境下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才能给理论的下一步研究,提出足够的实验和数据支持。”

    保罗菲尔-琼斯说的很明确。

    王浩思考着说道,“或许应该建造个大型的粒子对撞机?或者是和高能所合作,他们的正负粒子对撞机也能提供一些实验数据。”

    保罗菲尔-琼斯则道,“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我们要研究的是强湮灭力场环境下的粒子对撞,并对于检测到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这会是个庞大的工程。”

    王浩思考着点头。

    在研究组的人都离开以后,王浩就思考起粒子对撞机的问题。

    在十几年以前,有很多物理方面的学者支持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也进入到论证阶段,就连建造选址都完成了,结果论证迟迟不通过,再加上需要非常高的经费,项目就被搁置了。

    王浩必须承认,后续项目被搁置也有自己的原因。

    当时,胡厚荣院士找他支持粒子对撞机项目,他给出的回复是‘不感兴趣、不参与’,持有的是一个中立的态度。

    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他的中立表态其实和反对也没什么区别,因为类似大工程肯定会询问他的意见,没有他明确表态的支持,类似的大工程就没有通过的可能。

    这可以说是附带影响了。

    实际上,王浩并没有想成立什么学派、团体,但围绕他本人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学派,形成一个大型的学术团体。

    他没有去打压任何人、任何机构,但他不经意的表态、决定,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王浩思考着还是摇了摇头,他直接联系了高能所的田桂林院士,让他帮忙找一下胡厚荣,想咨询一些粒子标准模型研究的问题。

    “胡厚荣?一个月前,刚办了退休。”

    田桂林说道,“他离开首都回家乡养老了,听说被吉大聘用,估计以后就从事教育工作了。”

    “退休?胡院士?”

    王浩有点不可思议,“胡院士,也就六十出头吧?”

    虽然六十多岁确实是退休的年纪,但是像是一些年老的学者,很少会选择按时退休,他们的工作也不忙,大多数都是做学术研究、工程研究,再有就是学生,还会被机构继续聘用。

    田桂林道,“胡院士确实离开了,你找胡院士是……”

    王浩道,“我想咨询一下粒子对撞实验以及粒子标准模型相关实验以及研究的问题。”

    “找阎耀军吧!他是胡院士的学生,也是国内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了。”田桂林说着继续道,“这些年来,高能所做的粒子对撞实验很少,都是拆分做小方向研究。和欧洲那边也没合作了,这方面的学者确实很少。”

    他停了一下,继续道,“我一会儿让阎耀军联系你。”

    “好。”

    王浩放下了电话,也感觉稍微有点郁闷。

    国内从事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方向的顶尖学者,有一半儿都集中在了高能所。

    这部分学者中,有一部分转而从事湮灭物理附带的理论以及实验研究,还有一些干脆跨行业去研究量子计算机等新兴科技,又或者像是田桂林说的,继续从事粒子相关的小方向研究。

    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还继续坚守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但他们也很难做出什么成果。

    因为,没有实验基础。

    在没有大型粒子对撞实验,也和欧洲方面失去合作的情况下,怎么去研究粒子对撞?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其实不要说高能所了,欧洲核子组织的物理学者们,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欧洲的粒子对撞机大部分时间也处在停滞装置。

    一个是因为湮灭物理发展的影响,导致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湮灭物理相关的研究上,第二就是,从几年前王浩分析数据论证微小粒子后,核子组织到现在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发现。

    好多物理学家都认为,常规粒子对撞实验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

    如果只是增加粒子对撞的强度,即便对设备进行升级、再升级,也很难有什么新的突破了,所以必须要引入新的内容,比如,湮灭力场。

    欧洲核子组织的新计划,就是在粒子对撞实验中,加入‘反重力场’的因素,让对撞在反重力场中进行。

    虽然新计划听起来很有意思,但想要引入反重力场也是很困难的,不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限制还是资金。

    反重力场的设备都是很昂贵的。

    如果要制造超大型、高强度的反重力场,自然就需要极其庞大的经费,而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